中国稻米 ›› 2013, Vol. 19 ›› Issue (4): 30-34.DOI: 10.3969/j.issn.1006-8082.2013.04.009

• 专论与研究 • 上一篇    下一篇

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华南双季超级稻群体生长及物质生产特征

  1.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,广州 510640
  • 出版日期:2013-07-20 发布日期:2013-07-20
  • 通讯作者: 黄庆
  • 基金资助:

   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“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”;广东省水稻现代产业体系水稻耕作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; 广东省农业厅超级稻高产水肥研究项目

Population Growth and Material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Cropping Super Rice under Different Water Management Mode in Southern China

  • Online:2013-07-20 Published:2013-07-20

摘要: 1996年以来,超级稻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,探明华南双季稻区超级稻水分利用特征及其物质生产规律,有利于水稻高产、优质和水分高效栽培技术的构建。由此,笔者于2011年在广东省农科院白云基地对2个超级稻品种(五优308和合美占)进行了3种水分管理模式(淹灌、干湿交替和畦灌)的栽培试验,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物质生产特征。结果表明,与干湿交替和畦灌相比,淹灌条件下2个超级稻生育前期的茎蘖数最大,但分蘖盛期延后了7 d;最大分蘖数平均分别高0.9万个/667 m2和2.2万个/667 m2;抽穗期的株高和SPAD值分别高1.4%、5.5%和0.9%、2.4%,倒1叶和倒2叶叶面积分别高4.5%、16.9%和3.6%、11.4%,干物质分别高1.0%和7.0%;成熟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高4.4%、5.7%和2.7%、3.3%,成穗率、结实率和物质转运率分别高1.7个、4.9个百分点,4.9个、7.0个百分点和0.8个、4.0个百分点。不同水分管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干物质基本没有差异;但产量表现为干湿交替>畦灌>淹灌,其中干湿交替的产量较淹灌和畦灌分别高9.2%和5.4%。统计分析表明,淹灌与畦灌的最大茎蘖数、成穗率、功能叶面积、物质转运率、结实率和早稻产量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(P﹤0.05)。可见,干湿交替灌溉最有利于超级稻群体构建和产量形成,但通过品种选育和栽培措施来提高淹灌条件下的物质转运、成穗率和结实率,实现超级稻高产和高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关键词: 水分管理, 超级稻, 群体特征, 产量, 产量构成

中图分类号: